翻译语种

僧伽罗语

僧伽罗语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之一。是占斯里兰卡大多数人口的僧伽罗人的语言;使用人口大约一千九百万。从1956年开始,僧伽罗语及泰米尔语同时都是斯里兰卡宪法上承认的官方语言。

 

僧伽罗语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-伊朗语族的印度-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。马尔代夫官方语言之一的迪维希语是与之相近的语言。僧伽罗语书写采用源自古印度北部婆罗米文而形成的僧伽罗字母。

 

历史

大约公元前5世纪,来自西北印度的移民到达了斯里兰卡岛,带来了他们的印度-雅利安语。(在编年史《大史》中提及的第一群移民是王子维阇耶和他的随从。)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,来自东北印度(羯陵伽, 摩揭陀)的后续迁徙导致了东部俗语特征的混合。

 

历史发展阶段

僧伽罗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:

僧伽罗俗语 (直到公元3世纪)

原始僧伽罗语 (公元3-7世纪)

中世纪僧伽罗语(公元7-12世纪)

现代僧伽罗语(公元12世纪-现在)

 

语音发展

僧伽罗语的重要语音发展包括

 

失去了塞音的送气区分(比如 kanavā“to eat”对应于梵语的 khādati, 印地语的 khānā)

所有长元音的缩短(比较上例)。现代语言中的长元音来自借词(比如 vibāgaya“exam”< 梵语 vibhāga)和要么在元音间辅音的省略之后(比如 dānavā“to put”< damanavā)要在最初的复合词中的连音现象。

辅音丛和长辅音分别简化成长辅音或单辅音(比如梵语 viṣṭā“time”> 僧伽罗俗语 viṭṭa > 现代僧伽罗语 via)

/j/ 到 /d/ 的发展(比如 däla“web”对应于梵语 jāla)

 

西部和东部俗语特征

僧伽罗语的西部特征的例子是词首 /v/ 的保留,在东部语言中它发展成为 /b/(比如梵语 viśati“twenty”, 僧伽罗语 visi-, 印地语 bīs)。东部特征的一个例子是在僧伽罗俗语中阳性主格单数的结尾为 -e(而非西部 -o)。有一些词汇成对同源的情况,比如单词 mässā (“fly”) 和 mäkkā (“flea”),它们都对应于梵语 makikā 但是词干来自两个不同区域的俗语词 macchiā 和 makkhikā (同巴利语一样)。

 

使用国家: 斯里兰卡

使用人数: 1900万

语系: 印欧语系

 印度-伊朗语族

 印度-雅利安语支

   僧伽罗-马尔代夫语言

    僧伽罗语 

文字: 僧伽罗文(发展自婆罗米文) 

 

官方地位

作为官方语言: 斯里兰卡

管理机构: 无官方机构

语言代码

ISO 639-1: si

ISO 639-2    sin 

Ethnologue SNH

14: 

ISO 639-3: sin

  妙文•上海妙文•北京妙文•广州